一、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 本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可控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单位要严格照有关规定及采取报告中所提的防治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并加强监管,可使本项目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项目运行期间环境影响 1、电磁环境影响 1)、变电站部分 根据已运行并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惠州110千伏共联变电站类比测量结果的预测分析,110千伏秀田变电站本期建成投运后,站外电磁环境水平即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根据变电站电磁影响因子随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小的特性,可以预测秀田变电站本期建成后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 2)、架空线路部分 拟建110千伏架空线路离地面1.5m高度处,边导线下至边导线外30m的工频电场强度的预测计算结果为24V/m~2023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频率为0.05kHz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制值要求,即电场强度4000V/m。 拟建110千伏架空线路离地面离地面1.5m高度处,边导线下至边导线外30m的工频磁感应强度的预测计算结果为1.6μT ~36.1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频率为0.05kHz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制值要求,即磁感应强度100μT。 2、声环境影响 厂界噪声:根据理论预测结果,本工程变电站运行后,边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架空线路噪声:采用类比分析预测,以110kV绿太甲乙线(20#-21#塔)、110kV河南线(#1-#61)线路为类比对象,本工程投产后,架空线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1类(昼间55 dB(A)、夜间45dB(A))及4a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标准要求,对周边声环境基本无影响。 3、水环境影响 本站为综合自动化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后只有少量日常维护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值守人员2人,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 1461-2014),生活用水量按0.2t/(人·日)计,排污系数90%,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36t/d)。站内设置了雨污分流设施,站内雨水经由排水沟直接排出站外,而生活污水经污水一体化设施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绿化面积为993.3m2,生活污水产生量按每天0.36t/d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产生的污水量为131.4t/d,一平方绿化面积一年需要消耗的水量为1-1.3立方左右,本项目耗水量取最大值1.3立方,一年需要耗水位1291.29立方水(1立方等于1t),综上所述,变电站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后能够完全用于站内绿化。 4、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行期间没有工业废气产生,对周围大气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日常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发生事故排油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 日常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值守人员少,按2人计,参考《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 106-2016),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1.0kg/(人·d)计(住宿)),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变压器油属于HW08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251-001-08),废旧蓄电池属于HW49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900-044-49)。本项目单台主变本体含油量约21.5m3,主变本体的变压器油正常情况下不做更换,仅定期过滤水份后循环使用,事故排油时废变压器油暂存于事故油池中,废变压器油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更换、收集和处理;变电站为了保持正常运行,站内拥有2组蓄电池(每组52个,共104个),蓄电池6-8年统一更换一次,废旧蓄电池直接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更换、收集和处理,不暂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废变压器油、废蓄电池外运时由外委单位统一申报,所有申报清单都由归口管理部门保存,如若在外运过程中需在建设单位危废储存总仓库暂存,需向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 |